慈濟澳洲網站

05 / 31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神經建築師 - 楊詠威教授

E-mail 列印
脊髓損傷治療亮曙光。電影明星「超人」克里斯多福˙李維生前的主治醫師、全球醫學界有「神經建造者」與「神經建築師」之譽的楊詠威教授(Wise  Young)十二日到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洽談合作跨國脊髓損傷幹細胞治療人體實驗計畫合作細節,未來,慈濟除受邀參與跨國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患者之人體試驗外,也將與剛獲得1.5億美金(相當於50億台幣)經費的美國幹細胞醫學重鎮紐澤西州的羅格思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進行幹細胞研究與交流。

楊詠威教授繼六月二十日代表香港大學邀請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參加「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亞洲人體實驗合作計畫,昨天,他偕助理再度抵達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與慈濟基金會醫療志業發展處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石明煌及名譽院長陳英和、台中慈院副院長陳子勇、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陳立光、骨科與神經醫學團隊等,進一步商談雙方合作細節,並在確定相關合作計畫後,前往精舍拜會證嚴法師。

楊詠威教授表示,他很感恩證嚴法師及慈濟醫院願意與他合作,參與脊髓損傷患者幹細胞治療的跨國研究人體實驗計畫。他認為,慈濟在幹細胞移植治療中風的人體實驗已有卓越的成果,加上慈濟幹細胞銀行骨髓幹細胞中心、臍帶血庫,及神經醫學團隊已陸續培育出的間質幹細胞(或稱間葉幹細胞)、CD34+造血幹細胞,並從牙髓培育出神經元細胞等優勢,他希望慈濟醫療體系之花蓮、大林、台北、台中等四家院區,能各自發展特色,研發不同幹細胞的治療方式,為脊髓損傷患者帶來新希望。

楊詠威教授為全球所熟知,是因為他曾經擔任主演「超人」的影星克里斯多福˙李維脊椎受傷後的主治醫師。他雖然於2001年獲選為《美國時代雜誌》傑出科學家,成就非凡,但楊教授心心念念的還是要為世界各地脊髓損傷患者帶來希望。

楊詠威教授說,脊髓損傷病人因為肢體癱瘓必須承受很多苦,明明意識清楚,有很多的想法和夢想,卻因為癱瘓無力也無法去實現,還得長年飽受孤單寂寞之苦的折磨,他期待透過這個跨國、跨院的合作計畫,能團結世界各地的骨科與神經醫學專家,開發幹細胞移植的新技術,共同為脊髓損傷患者找出恢復生機的治療新曙光。

楊詠威教授讚嘆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的骨科成就,他說,許多複雜且困難度很高的病人,都在慈院骨科醫師的巧手下痊癒,而且慈院醫師為病患著想,捨去昂貴的鈦合金人工骨,使用慈濟骨頭銀行由器捐菩薩捐贈的人骨完成手術,不但病人恢復良好,也節省病患的就醫費用,這也印證他所聽聞的慈濟醫療精神「以病人為中心」。

楊詠威說,在美國,90多歲的老人如因頸椎受傷住院,醫師多半勸家屬放棄治療,讓他們自然往生;但是在慈院,連90歲的老爺爺都可以經過骨科的頸椎手術治療,恢復日常的生活;少一位臥床的病人,就能減輕家庭的負擔,讓這一家人都能重拾生命的希望。他認為,慈院實現尊重生命的全人醫療,讓他非常感動。

林碧玉副總說,很感恩名譽院長陳英和,在很少醫師願意來花蓮服務的草創時期,他留下來,堅守花東,因為醫師少,什麼刀都得開,練就一身好功夫,現在也訓練一批新生代的主治醫師,個個技術精湛,將花東的脊髓損傷患者照顧得無微不至。

林碧玉接著說,而脊髓損傷患者最常遇到的泌尿系統問題,花蓮慈院有郭漢崇教授組成的團隊,不僅提供門診照護,郭教授還會排定時間前往不方便到花蓮就醫的患者家中探望,守護脊髓損傷患者的健康;慈院完整的復健科團隊也是日後進行人體實驗時的一大助力。

楊詠威教授表示,慈濟醫學中心在幹細胞領域的研究成果卓越,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相當,再加上慈濟以愛對病患,醫病關係佳,很適合人體實驗的進行﹔因此,第一個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合作的跨國脊髓損傷幹細胞治療人體實驗計畫,將在花蓮、大林、台北、台中等院區同步進行,先由各院區募集適合參加人體實驗的脊髓損傷患者各二十人,續而進行幹細胞治療人體實驗。

楊詠威教授表示,這項跨國進行的脊髓損傷幹細胞治療人體實驗,美國之外,在中國、香港已有二十一家醫院參與,他計畫把台灣與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等國參與的醫院化為亞太地區研究;希望透過全球各大醫院的人體實驗研究,將找出什麼樣的幹細胞最適合運用在脊髓損傷病人的治療上,這項研究結果也將是脊髓損傷治療跨時代的新發現。

楊詠威教授除邀慈濟參與跨國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患者之人體實驗外,並邀慈濟與剛獲得1.5億美金(相當於50億台幣)經費的美國幹細胞醫學重鎮紐澤西州的羅格思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進行幹細胞研究與交流。

慈濟醫院將在近期開始在花蓮、嘉義大林、台北新店、台中潭子等醫院接受脊髓損傷病患登記,進行篩選後,再與國際各大醫院同步進行人體實驗,希望這是脊髓損傷病患的一線希望。

另外,楊詠威說,他每年會帶四個學生做研究,將提供兩個名額給慈濟體系,他並將自籌研究經費支持其中一名慈濟體系的學生,另一名慈濟學生的研究經費由慈濟支付。另外,紐澤西州長預備將一筆2.7億美元(合台幣約90億元) 用來支持幹細胞研究的州預算,將在十一月間投票表決,目前的民意調查中已獲超過七成的民意支持幹細胞研究。

 

閱讀小辭典

楊詠威教授(Dr. Wise Young)簡介

楊詠威教授(Dr. Wise Young)是全球脊椎治療權威之華裔學人,現擔任香港大學解剖學系卓越客座教授及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Rutgers)神經科學系(CellBiology & Neuroscience)教授。

楊教授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後成為神經外科醫生,1980年起,他對脊椎一旦受傷則神經功能永遠無法恢復之傳統看法提出疑問,他用十年的時間每天在研究室工作十多個小時,希望找出解答。1990年他終於發現脊椎受傷的有效療法-「注射甲基類固醇療法」,這已成為許多國家治療脊椎受傷之早期標準療法。

他發現脊椎在受傷8小時內給予高劑量的甲基類固醇(high-dosemethylprednisolone,MP),能夠保全傷者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神經功能,使許多傷者可以自行呼吸,不必依靠呼吸器;或讓傷者保持行走能力,不必終生坐輪椅。

楊詠威教授於2001年獲《時代》雜誌選為美國十八位最佳科學家及醫生之一,當年入選者中一共有兩名華人,另一名正是治療愛滋病的專家何大一博士。楊教授之所以聲名大噪,也因為他是脊髓損傷—主演「超人」、「似曾相識」等電影的國際巨星克里斯多福.李維的主治醫師;超人因為墜馬傷到一、二節頸椎癱瘓,超人稱讚楊詠威是真正為病人帶來「希望與治療」(Hope and Cure)的醫師。

楊醫師在2001年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時談到,他每天平均花四小時透過網路與脊髓損傷患者溝通,對待病患就如朋友一般。

 

慈濟幹細胞銀行之幹細胞研究相關成果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自成立骨髓庫、幹細胞中心至今年七月成立幹細胞銀行,已累積志願捐髓者資料三十萬餘筆;臍帶血庫也已儲存近萬筆的臍帶血。花蓮慈濟醫院醫學中心除提供人類免疫基因組織類型(HLA)比對,骨髓捐贈與移植、臍帶血捐贈救人之外,幹細胞中心以及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同步進行多種幹細胞治療研究成果豐碩。

目前,幹細胞中心已自牙髓細胞中培育出「神經元幹細胞」,並以中風的老鼠進行動物實驗研究。神經醫學團隊也成功地自臍帶血管中培育出「間質幹細胞」﹔在歐美已有多國使用在骨髓移植時,同時將間質幹細胞注入受髓者的體內,有助於抑制排斥反應,同時增進骨髓植活率,但在台灣,有關間質幹細胞的使用,還未向衛生署申請。

研究室、設備規劃完全符合衛生署「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GTP(Good Tissue Practice)規範的花蓮慈院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已在一年多前開始進行第一階段中風治療之幹細胞療法臨床人體試驗,以中風半年至5年、持續復健仍半邊不遂,或仍有語言、行動障礙的病人為實驗對象,以自病人周邊血分離出的幹細胞植入病人腦中做治療,至今已陸續完成7個個案,這項獨步全球首開先例的計畫已獲得國際神經醫學界矚目,預定在明年6月告一段落。

慈濟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研究團隊初步發現,接受這項研究計畫的病人在行為、語言、肢體表達能力上均有進步,植入幹細胞確有助於增進復健療效,但也發現幹細胞的量、修復力等與病人的年齡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