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澳洲網站

03 / 24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芳草碧連天》故事本尊: 魏良旭

E-mail 列印
2009年屢獲肯定的大愛電視《芳草碧連天》劇集,描述了舊日美好的價值觀,也探討了華人社會中香火傳承的課題。劇中主人翁,即家族第三代魏良旭師兄,11月1日從台灣遠道而來,蒞臨慈濟新加坡分會,與將近四百名觀眾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魏良旭師兄猶記得就讀三年級時,有一天母親高金英淚流滿臉地對班導師說:「從今天起,高良旭正式改名為魏良旭。」待魏師兄長大後,母親常為自己無法為高家延續香火而自責,這也是她晚年罹患老人癡呆症的原因之一。

為傳統價值觀除迷思

身為獨子的魏師兄,一直想要彌補母親的遺憾,第一次約會就向太太表明以後要擁有兩個兒子,一個姓魏,一個則依母族的『高』姓,以延續高家香火。然算命師斷測,魏師兄的命盤只會有一個女兒或完全沒有子嗣;加上婚前體檢發現師兄的體質有不孕傾向,導致兩人婚後想盡辦法要生兒育女。

起初,魏師兄找了台灣權威醫師來進行人工授孕,結果太太順利誕下長女。然而母親的心願始終縈繞在魏師兄心中,太太聽信民間偏方,讓先生大量食用海鮮,但接下來四次的人工授孕都沒有成功。當時,二姐魏杏娟勸告夫妻倆,如果為了生育一個生命而殃及更多無辜的生命,是不智的行為,況且若福報不足,強求也不會如願。

這番話如當頭棒喝,及時提醒了魏師兄,他不再多吃海鮮,還把錢捐出來做慈善。當他們生了二女兒,打算放棄生兒的夢想時,太太不可思議地懷孕並生下兒子,但為了兒子的「姓氏」,夫妻倆竟發生摩擦,魏師兄只好請示證嚴上人。上人當時開示,全天下高氏都在傳承高家香火,何必為此耿耿於懷?這一開闊的觀念,讓魏師兄豁然開朗,決定為孩子保留「魏」姓。

魏師兄為了彌補母親的遺憾,興起供奉魏高兩家祖先牌位的念頭,但一般人普遍認為同時供奉兩家祖先會影響家宅安寧。魏師兄再次請示上人,上人回應,眾生往生後就會隨著業力輪迴,中國人供奉祖先牌位只是為了追念先人;何況祖先關照子孫還來不及,哪有加害子孫的道理呢?

可造福或消福的五千元

探訪阿姨是魏師兄小時候最期待的事,除了可以跟隨外婆外出,坐人力車是他的樂趣。每當過橋時,外婆總要求小孩先走到橋的另一頭等待,因為乘客太多的話,車夫拉車過橋就會非常吃力。這種推己及人的觀念,一點一滴熏陶著魏師兄年幼的心靈。

姊姊魏杏芬加入慈濟後,覺得弟弟雖然心地善良,但因做生意、常年應酬而染上不良習氣。平日他花天酒地到三更半夜是常事,每月花費累積有台幣一、兩百萬。魏師兄在講座中,回憶說有一次醉酒嘔吐在計程車上,憤怒的司機在冬夜裡把他趕下車,狼狽不堪的他想回家卻清醒不過來,只好躺臥街邊任寒風吹打。

為了鼓勵弟弟脫離糜爛的生活,遠在美國的魏杏芬師姊請資深委員黃靜貽師姊來接引。魏師兄說:「應酬到深夜,連我太太都管不了,卻常常接到靜貽師姊的電話,好幾次接電話接到發火,她還是鍥而不捨地打來關懷,問我回家了嗎?要早點回家休息。」

兩年內靜貽師姊邀約他參加慈濟活動近一百次,可是全都被他用不同的理由來推搪。直到魏師兄拗不過她,參加了訪視並幫照顧戶洗澡。離開前,靜貽師姊把台幣五千元的補助金交給照顧戶,魏師兄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家五口一個月的生活費。 「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我一個晚上在酒店『發放』的小費,加起來還比照顧戶的補助金要多!」

同樣是五千元,自己揮霍無度,別人卻可以用來造福。魏師兄當下才驚覺自己生活在一個非常有福報的家庭。當他越投入慈濟,就看到越多世間苦相,讓他真正下定決心改掉習氣,積極為人群付出,除了在自己擅長的建築行業付出外,也培養儉樸的生活習慣,捨棄房車而使用電單車代步。

回顧前半生,魏師兄以生動幽默的言語一一道來,牽動著台下觀眾的心。大愛劇場《芳草碧連天》在台灣播出後,引起熱烈的迴響與共鳴。魏師兄表示,現今社會仍有很多人面臨同樣的問題,為了傳宗接代、生兒育女而煩惱。他希望藉助大愛劇場的播映,以及自己親身分享,能夠協助破解迷思。

他最後和觀眾分享:「上人也曾開示,生兒子或女兒都不重要,生菩薩最重要。」唯有將一個家庭的煩惱捨棄,提起天下眾生的菜籃,才能發揮生命最大的價值。

(撰文者:劉海倫 200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