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澳洲網站

12 / 02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桃園邱炯邦 以愛為寶澆灌企業

E-mail 列印
奇達鋁業的負責人邱炯邦,參加慈濟親子營後,見到女兒奉茶的畫面,深深感動,當年度公司例行的中秋烤肉,便改為孝親茶會,至今年已是第三度舉辦,讓員工的家庭更和樂!邱炯邦突破許多迷思,還將環保、茹素帶進公司,而愛惜家人、疼惜大地的精神,更是他在慈濟找到最好的寶藏。

走進桃園縣奇達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門,左邊辦公室的正面牆上,從2008年起多了兩行鍍金大字──「孝順父母 多做善事」、「知足 感恩 善解 包容」,每天迎著太陽閃閃發光,祝福公司前程似錦,一片明亮。這蘊涵人性美善的字句,是公司負責人邱炯邦先生走入慈濟世界後,對員工、自己和世人的深深期許。

失意得意  原在一念之間

2003年,初冬的夕陽懶懶地向地平線滑落,下班的人潮讓中壢市的環中東路顯得特別擁擠,而在路邊上走著的邱炯邦,心裡卻空蕩蕩地,儘管眼尾的餘光不時感受到身旁妻子花蕙的溫柔注視,但一想到他兢兢業業、以廠為家了一年多,好不容易讓公司上軌道,卻在無預警下被辭去總經理一職,眉頭就是一陣深鎖。

「那裡面好像滿寬闊的,我們進去看看好嗎?」花蕙指著他們路過的一大片圍籬說,邱炯邦面無表情地點點頭。

「咦,這裡什麼時候多了一片這麼幽雅的『大宅院』?」邱炯邦精神一振,幽暗的心靈彷彿射進一道光芒般,一股暖流沒來由地自心底竄起。話才說完,就看到入口處不遠有一座拱形圓樓,亮著柔和的燈光,由內走出兩位身著藍上衣、白長褲,頭髮俐落盤結在腦後的中年婦女,手裡各拿著一本書。她們看到走向前來的他們,立刻微笑說:「歡迎你們來慈濟志業園區。」

「哦!原來這裡是慈濟的中壢園區!難怪這麼清幽安靜!」邱炯邦低聲讚歎,腦海同時浮現,這陣子他與家人看大愛台八點檔連續劇的場景。

「您們可以去佛堂禮佛。」她們其中的一位指著圓樓旁的長方形建築,笑容可掬地說。另一位個子較小的則轉頭看一下圓樓,親切地說:「也可以到書軒看看,裡面有很多好書喔!」

從此,他傍晚時分經常與妻子,或陪著八十多歲的父親來園區散步、買書;而且認識了同樣住在內壢的林麗玉師姊,也成了慈濟會員;不久,經由林麗玉介紹而認識了活動組的傅采晴師姊。

女兒奉茶  夫妻感動討論

次年(2004年)10月,他邀集一群擁有二十年以上鋁圈製造經驗的專業人員,東山再起。他不但要以研發製造高品質的鋁圈為目標;而且要將他從台北工專學到的專業、理念,融合近二十年的實做經驗,踏踏實實地創建一家真正能為國內外鋁圈使用者,不斷提供最安全、最輕量的各式鋁圈的研發、技術公司。

2008年8月2日,他與妻子參加在中壢慈濟志業園區舉行的「國中親子成長營」。當他們接過兩個可愛的女兒跪著奉上的茶時,夫妻倆感動得眼淚落個不停,當下他有了想法。

幾天後,他去拜訪傅采晴,很高興地向她說:「師姊,謝謝妳介紹我們參加親子成長營,太好了!太感人了!師姊們營造的那種氣氛,真的不掉眼淚還真難!對了,我們公司每年中秋節都有辦員工、眷屬烤肉活動,今年想借妳們的園區烤肉,妳們的師兄、師姊也來幫我們辦『奉茶』,好嗎?」

「烤肉?不行啦!上人一直在努力推行吃素救地球,怎能來園區烤肉!」傅采晴額頭「三條線」地急回答。「邱老闆,既然你那麼喜歡園區,也喜歡我們的奉茶儀式,就乾脆不要烤肉,讓我們來為貴公司辦親子感恩茶會,而且『素素看』也不錯喔!」傅采晴誠懇地表示。

「這……我回去看大家怎麼說。」邱炯邦有點為難地回答。

他回家後,先與妻子商量。「那怎麼行!我們的員工都沒吃素……」花蕙一聽,除了反對還是反對。

只是接連幾天,女兒跪著奉茶的身影,總是不自覺地在眼前晃動。於是,他再次試著向妻子說:「妳想想,那天女兒跪著捧茶給我們,妳不是感動得淚眼汪汪嗎?何不讓我們的員工與他們的家人,也感動一下……而且我們以奉茶為主軸,員工又在很溫馨的氛圍裡,跪著向父母親奉茶,然後再把我們事先為他們準備好的五千元紅包送到父母手裡,那場面是不是很感人?又何必要烤肉呢!」

聽完他的話,妻子若有所思地將目光停留在他臉上一會兒,才點頭說:「是喔!說不定他們一輩子沒喝過孩子跪著捧給他們的茶呢!更也許從來沒拿過孩子給的紅包呢!好,就聽你的。」

中秋烤肉  改為孝親茶會

邱炯邦一連兩次與傅采晴敲定「茶會」的日子,卻都因颱風而延宕下來,為此,邱炯邦還向花蕙嘆道:「要進慈濟的門還真不容易呢!」幸好他堅持,才終於在這年10月10日,將行之有年的中秋節員工烤肉活動,第一次改成親子感恩茶會。

這天早上晴空萬里,綠草如茵的園區,徐徐微風中夾雜著蟬鳴鳥叫,似是為近二百位奇達鋁業員工和眷屬們譜起協奏曲,歡迎他們的遠道而來。

除了志工的表演和分享,再就是當天的壓軸──子女跪著為父母「奉茶」,並且向父母說感恩與祝福。當「跪羊圖」悠美的樂音響起,司儀透過麥克風,輕聲細語地說:「父母疼惜子女的心,就像擁抱大地的河流,生生不息、天長地久……」父、母親們接過跪在面前的孩子雙手捧著的茶,與紅包時,眼角都閃著瑩瑩淚光,往日的辛勞,似乎在此刻得到了安慰。

邱炯邦也感染了這分感動,心有戚戚焉地對慈濟志工說:「鋁業是傳統工業,員工教育程度大多不高,下班後也許在外喝喝小酒,然而他們的家人卻會擔心。希望今天的奉茶,可以觸動他們內心深處的孺慕之情,下班儘早回家,陪伴父母和孩子。」(註)

帶領員工  參加志工早會

有了一次美好的經驗,兩個月後,他與妻子專程前往花蓮靜思精舍想一窺堂奧之妙。

他們參觀花蓮靜思堂,師兄為他們介紹法華坡道兩旁的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後,他們更覺得一個民間慈善團體,做的事情竟然多到令人無法想像,而且靠著一群不支領薪水的志工,可以將大愛推廣到全球幾十個國家,簡直不可思議。他們決定將今年的尾牙搬到花蓮舉辦,他們要帶領員工到靜思精舍親沐「法雨甘露」。

2009年元月21日,邱炯邦全家偕同員工及眷屬八十八人,乘火車到花蓮,參加次日(農曆除夕的前兩天)的志工早會證嚴法師開示時,說了一個故事:有一位母親在煎魚,小女兒一走近,這位媽媽立刻很緊張地將她推開:「不要過來,被油噴到會很痛。」女兒卻張著大眼睛,天真地問:「媽媽,那妳煎魚,魚會痛嗎?」

「魚會痛嗎?」邱炯邦心頭一震,從這天開始,他不再吃肉,公司也訂定「週一無肉日」,推動員工學習素食。

他不吃肉,最高興的是花蕙。剛開始,她以為先生只是聽了證嚴法師的話「一時心動」,沒想到他真的付諸行動,還堅持不輟,連與客戶吃飯都先聲明「我不吃肉喔!」不吃肉,自然不喝酒,更不會「續攤」到三更半夜,晚餐吃完便早早回家。三個月後,邱炯邦瘦了六公斤,原來略顯肥胖的體態結實了,精神也更好了!他「素」得開心,也「素」得有信心。

再訪慈濟  領悟長久之道

6月20日,奇達鋁業夥同協力廠商的員工、家屬,計二百人,在邱炯邦帶領下,第二次到慈濟中壢志業園區舉行聚會。

這次,慈濟志工特別安排他們參觀園區的環保站,宣導節能減碳護地球的急迫性。當他們看到許多慈濟人在溽暑中,揮汗拆解回收零件、做回收分類,都大受感動。其中有位來自越南的員工范文效,露出訝異的表情說:「在越南,我沒有看到有人真正地在做資源回收,今天看到你們這樣的付出,讓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邱炯邦也向對妻子說:「我們回去要推動環保節能。」

近午時分,師姊們將這支二百多人的美麗隊伍,分成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等二十七組,每組各十人,分別由師兄們引領進入餐廳,學習素食壽司製作方法。三十分鐘後,在一片歡樂的笑聲中,開始慈濟志工為他們準備的「素食饗宴」。

午飯後,他們先聆聽上人開示影片。然後,奇達鋁業的員工十多人與師兄、師姊們一起演出手語音樂劇《父母恩重難報經‧終曲》──「父母的白髮為誰添,雙親的愁容為誰顯,世上的癡心父母都一樣,不惜將那輕盈的體態換醜顏……」。

為了這天的演出,邱炯邦特別允許演出的員工利用上班時間學習音樂劇,這讓員工們在體會音樂劇的過程中,心田自然而然地種下了許多「愛苗」,使得同仁間的相處更融洽,而且也更懂得體諒家人、感恩父母。

參與「禮佛足」的員工隊伍,在邱炯邦帶領下,各自攜帶毛巾與臉盆,自佛堂後方緩緩步出,當員工走到自己父母面前時,在司儀的引導下,放下臉盆,手攜毛巾,親自為父、母親洗腳、擦拭,體會父母親為子女付出的辛勞。(註)

一位原住民員工林欽明,為八十歲的母親擦完腳,送上老闆事先為他們準備的紅包後,感動地對身旁的同事說:「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為母親洗腳。」

邱炯邦也動容地向站在旁邊,微笑著的師姊說:「今天我帶員工來,就是希望員工與家屬們能夠親自體會慈濟的人文之美,並把慈濟的『愛』帶回家。過去,我為事業忙碌,無暇照顧父母親,現在他們已經八十多歲了,再不好好地關心、陪伴他們,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註)

慈濟環保  落實在生活中

回公司後,邱炯邦夫妻即著手推動環保,他們看到員工們每天用餐後的免洗碗筷、餐盒堆積如山,才警覺這不僅是浪費,也是在製造垃圾,何不學習慈濟志工的自帶環保碗筷?於是,他們送每位員工一套環保餐具,剛開始,員工不習慣,後來慢慢便習以為常了,如此一來,不僅每天可以省下許多免洗碗筷,同時垃圾也減量了。

再者,他們又想到不久前曾經聽到做資源回收的人說:「你們很有錢喔!你們丟掉的手套又多又新,我們拿回去洗一洗都很好用吔!」原來員工總是將工作用手套用了就丟,難怪工廠附近,有人專門來回收手套。因此,為了延長物命,公司規定,要領新手套,必須拿舊手套來換。一紙規定,一句句親切的宣導,加上員工在慈濟也看到了環保志工努力回收資源的辛苦,也聽到師姊們愛的叮嚀:「要知福、惜福,才會更有福喔!」而樂於配合,果然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浪費。

外在的環境要環保,內在的心靈更要環保。邱炯邦在員工餐廳的一角闢成開放式閱覽室,供員工休閒時閱讀;並裝設影視大螢幕,播放心靈教育短片或員工全家旅遊、聚會的紀念影集。牆上除了員工一家家的出遊全家福,更有醒目的「靜思語」──「行善要及時愛心要持續」、「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協力就是三個人同一心力」。
【註:取自平鎮社區大藏經。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善意 桃園報導 201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