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十年的演藝生涯 歷練紮實功力
出生於1929年、慈濟人稱為「高老爹」的高振鵬,今年(2010)八十二歲了,是少數「線上」的資深演員。打從1951年進入藝工隊開始,高振鵬的人生劇本似乎早已經寫好,一輩子大概脫離不了表演這個行業。然而,戲劇不僅可以娛樂人,還可以幫助人,這又是劇本的「外一章」了。
1951年,高振鵬以話劇〈恭禧發財〉男主角「華天寶」一角在藝工隊嶄露頭角,隔年就參加中影前身「農教公司」第一部電影《梅崗春回》的攝製,之後便陸續參加電影演出。隨著台灣電視台開播,亦固定參加軍教片;劇情片由〈惡夢初醒〉開始,其中〈寒流〉一劇更轟動全台。不僅如此,高振鵬在華視〈保鑣〉中飾演「金總管」一角受到肯定;1975年參加中視〈親情〉飾演「陳大斗」又大紅,此劇更長達四百多集。同年便被中視簽為基本演員。

一聽這個導演名叫秀英,高振鵬立刻覺得親切;因為,自己遠在浙江湖州的老姊姊也叫秀英。於是,兩人把戲的輪廓大約聊了一下,也就談定了合作。
儘管有專業經驗,高振鵬一到現場才發現,這部包羅萬象的大型舞台劇,與他原來的舞台經驗相差太遠。於是他和導演商量,只要專心演出劇中的老爹角色、以及負責指導對手戲的演員就好。
等到開始綵排,高振鵬又驚訝地發現,所有參加演出的人,只有他和陳淑芳兩人是專業演員;除了師兄姊之外,其他都是各行各業的大人物、一般人叫得出名號的大老闆、以及慈濟大學的學生。他看著秀英師姊指揮若定的樣子,心中非常佩服,也對慈濟這個團體多了幾分好奇。
劇中故事 也是自己的經歷
第一次與慈濟接觸,高振鵬不僅看到了非專業演員的認真態度,在排戲過程也感受與「戲劇表演」非常不同的氛圍,尤其是深深地被劇中人感動。《父母恩重難報經》有一幕是:老爸爸心臟病發作,急著拿藥來吃卻掉在地上,黑暗中摸索找著;這時兒子回來了,一家三口抱頭痛哭……這幕戲總讓排戲的人和看戲的人都忍不住淚流滿面。
正式巡迴演出之前,劇組先回到花蓮排練給證嚴上人看,高振鵬總算得以見到上人。他心想,眼前這個「瘦弱而氣宇非凡的女子」,原來就是領導人啊!他聽到上人對於劇中的情節分析得頭頭是道,並希望戲的表現更溫馨,心中不禁生起敬意:「這個出家人和其他人很不一樣啊!」
果然,《父母恩重難報經》巡迴演出四十幾場,受到非常大的迴響;秀英師姊請高振鵬參與心得分享,他也說出心中深刻的感觸。與老妻同行千里尋子的老爹一角,對舞台劇經驗豐富的高振鵬來說,詮釋角色並不難;特別的是,被這部故事觸動自己情感,卻是讓他感受更為深刻的經驗。原來,在真實人生中,高振鵬其實是離家千里、讓父母苦尋不得的遊子。

出生於浙江湖州市,高振鵬的父親是清朝秀才,哥哥叫天賜,他叫天增。母親高齡得子,從小幫他打扮得像小女生。因為愛哭也黏著媽媽,親友建議要送到外地念書,好好訓練獨立性格;於是,他初中就離家去蘇州,高中及大學則到上海念書。
高振鵬雖然從小跟著父親讀古書,但後來還是上了洋學堂,也才會有機緣到台灣。當時買不到船票到台灣;眼見上海到處都是軍校招生站,他就去報名,馬上被錄取了。半夜兩點半上船,三天兩夜才會到基隆;哪知人還在海上,就再也回不去了。開了學,發現學生不見了,家裡更不知道孩子哪裡去了,從此音訊全無。直到近四十年後兩岸開放探親,高振鵬才得以見到倖存的家人。
做對了,就會變成好事
1988年,高振鵬帶著女兒回到老家;倖存的兩個姊妹都老了,三人相對無言,唯有老淚縱橫。四十年的分隔,父兄已死,母親也已病歿;他這才知道,自己一時貪玩造成的罪孽有多深重。
因為高振鵬回老家之故,當地政府也同意將沒收的房子歸還。高振鵬聽說大宅裡面住了四十幾戶人家,若真是要回來,叫那些人搬哪兒去?於是,便商量不要房子,還是換塊地給父母修個新墳,也幫哥哥做了衣冠塚,算是替父母兄長盡點心意。高振鵬說,從小家境好、沒吃過苦,從來沒想過父母的恩惠;離開時不過二十啷噹歲,哪裡知道這一別就是永遠!
經由《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分享機會,高振鵬將這種自責、悔恨、感恩的複雜心情說出來;沒想到,演了一輩子戲,最後演出了自己的故事。因為這個角色,上人總喊他「高老爹」,慈濟人也都跟著喊,並常問:老爹來參加培訓好嗎?自認一輩子規規矩矩、從來都是很自律的人,高志鵬認為,要做就要專心做到最好,於是等到退下演藝工會總幹事一職,他就參加培訓了。

雖然有心做志工,但以前他也有不參加告別式的「三不條款」:一是感應,怕犯沖,對喪家也不好;二是感受,怕自己的白髮徒增家屬「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感傷;三是感觸,自己年歲已大,總會有些觸景傷情。不過,後來姻親往生,他義不容辭地找了慈濟師兄姊一起參加告別式,從而感受到家屬得到安慰的心情,也終於讓他突破自己的禁忌。
原來,對人有幫助的事,專心去做就對了!
(文:吳秋瓊 本文摘自:《大愛之友》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