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澳洲網站

01 / 15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父母恩重難報經簡介

E-mail 列印
慈濟澳洲分會二十週年慶《親恩浩連天》音樂手語劇
中國是個重視親情倫理的文明古國,五倫當中『天地君親師』明示了中國人對於蒼穹、大地、萬物的給予之感恩;對於國家、社稷、大我之尊重;與對於父母親恩之感懷。然近年來,地球人口急遽增加,人際有形的空間愈顯擁擠,心理無形的距離卻更加疏遠。非僅感情淡薄,道德也淪喪,親子的關係日益疏遠。
證嚴法師曾經開示:『行善、行孝是人生不能等的兩件事』,值此時代之因緣,慈濟澳洲分會願藉由佛教之孝道經典『父母恩重難報經』加上現今社會現象之呈現所編詞譜曲成舞台音樂手語劇,讓演出者與觀眾共同省思人我互動,體會父母宏恩,進而懂得感恩與惜緣。
慈濟澳洲分會演繹的《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全劇共分為八幕。
第一幕:序曲
『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是新舊替換的自然法則,但在這一代一代不停的生滅中,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不變的。
從緩緩的樂聲中,漸漸帶入父母與子女之間錯綜的情感變化,與逐漸相離的思想觀念。在最後互相拉扯下,不免還是要剪去唯一相連的臍帶。面對分離的情境,是不捨?還是振翅欲飛的心情?抑或是,在親情與思想鴻溝之間矛盾,掙扎……
第二幕:因緣
話說有一回,佛陀帶領著大眾弟子往南方行走,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堆枯骨。佛陀停下腳步,就對著路旁的枯骨五體投地,恭敬地頂禮膜拜。阿難尊者覺得奇怪,於是合掌請示佛陀:『世上最尊貴的聖者,為眾人所歸依敬仰!您是由於什麼因緣,竟然頂禮膜拜這些枯骨呢?』佛說:『他們有可能是我多生以前的父母啊!』順此因緣,為大眾開示了『父母恩重難報經』,述說累世親情之因緣。
此段以手語的呈現帶出佛陀當時說法的情形,再以第三者的角度切入主題,為接下來的內容開一扇門。
第三幕:懷胎
一般人常在生日時舉行慶生,其實『生日』在佛教中是『母難日』。母親從懷胎十月起,身體與心理的變化及不適,就像生了一場大病一樣;尤其在臨盆的當下,在產房內受盡痛苦,哀痛掙扎,更是冒著生命的危險與痛苦!
許多為人父,為人子者或許知道母親懷胎生產的辛苦,但卻很難真正體會。透過紅色紗布下,隱約感受胎兒的成形、心跳、意識開展、骨節活動……母親細心呵護,隨之擔心、喜悅、心悸、煎熬、食不知味……,『慈母之恩難計量,豈可將她把心傷』?
第四幕:十恩
父母的恩情——特別是母親,從小到大的辛苦守護,從懷胎守護、臨產受苦、咽苦吐甘、至洗濯不淨、遠行憶念,深加體恤等十恩,無時無刻不為了孩子。
在長笛和小提琴的引導下,從第一恩娓娓道來,在每一個段落都令人落淚,心有戚戚。
第五幕:親情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教導子女處世的禮節義理,為兒女完成婚姻嫁娶,幫助孩子經營事業謀生。一旦孩子有了病痛,父母心裏就驚慌擔憂,子女如果病好了,父母因為擔憂所引起的病也才痊癒。
手語貫穿整段,孩子與母親各處一方,子病、母憂、積憂成疾,那份掛心,無刻不在。
第六幕:子過
孩子結交惡友,被人拐騙誘惑、被人用計陷害、橫禍官司牽連、染疾禍患纏身,甚至遭人拋棄於街頭馬路,直到命終氣絕,不知道父母二位老人在家啼哭悲泣而目盲失明,傷心悲哀而成疾病,一直到死都不曾捨棄愛兒!而身為兒女的,可曾請問父母是否安好?
此段是全曲中著墨最多之處,種種不孝行為不勝枚舉,引人深思。
第七幕:報恩
大眾弟子聽了佛陀所說父母的深重恩德,紛紛搥胸懺悔:『痛心呀!我們今天都是罪孽深重的人了!從來未曾發覺父母恩德,今天才覺悟了知過去不孝道錯誤。願世尊哀憐,指示我們如何才能報答父母深重的恩德啊?』
此段節奏轉快,堅定的手語具體告示,急切地呼喚一再、一再,殷殷叮嚀:趕快,趕快行孝及時,不容等待!
第八幕:終曲
『烏鴉能反哺,倦鳥也知返』,身而為人的我們有時卻連動物都不如。但世上的痴心父母都一樣,仍然不斷付出再付出,即使百歲的父母都仍會擔憂八十歲的孩子。體解父母的苦心,應及時行孝,莫待空椅不見人,悲嘆!
期盼大家都能珍惜生命的來源,運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為人生及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將我們所做的每一善、每一福,回向給父母,這就是最大的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