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午時分,Peters伉儷,由一路陪同的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金權教授,及林碧玉副總、慈院林欣榮院長、陳立光醫師及何日生主任等人陪同來訪上人。在入知客室前, Peters伉儷也入境隨俗戴上口罩,用消毒液消毒雙手。上人出書房來迎。
教授表示,慈濟志業發展得很好,期待日後能在病毒傳染和預防方面,與慈濟生物實驗室有合作機會。雖然疫情嚴重,但教授認為臺灣在防疫工作上做得很好。對雙方日後的合作機會,上人樂觀其成,相信雙方合作,可以為臺灣帶來很大福音。
何日生主任向眾人介紹上人在三月中,臺灣還沒有SARS出現之前就要大家勤洗手和戴口罩。教授肯定上人的想法極有遠見。
林院長向上人介紹教授是陳立光醫師的老師,兩人亦如朋友一般。並言及慈濟人分布全球,常會出入非洲、南美、東南亞等很可能有新興疾病之地,因此希望教授能來協助慈濟,建立好的病毒診斷和治療方法,以確保慈濟志工的健康安全。
談話中,中餐板聲響起,眾人前往齋堂用餐。飯後,於知客室,上人應邀和眾人合影。上人並一一致贈靜思三粉、小沙彌文鎮、紀念金幣、三十七周年慶徽章,也為教授夫人掛上玉觀音項鍊。
一下子接受了上人這麼豐富的禮物,教授感動得漲紅了臉,眼眶微紅,一度哽咽難言。略調整情緒後,教授表示,很榮幸能見到上人,也希望能盡一己之力幫慈濟做研究。上人感恩教授,並表示有他的力量加入,慈濟會更有力量。
國際病毒研究權威提供經驗, 面對新興疾病, 回歸原始治療方式
國際病毒研究權威 C. J. Peters 六月初訪台,在花蓮慈濟醫院等地進行三場演講。他在和東部醫療人員座談時提到,SARS是新興疾病,關於傳染途徑、臨床症狀尚很難做出結論,所以治療需回歸最原始的辦法,即為「隔離」。
C. J. Peters 曾任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 特殊病原組主任、前美國陸軍感染病研究所所長,目前為美國德州大學新興感染症及生物防護中心、熱帶醫學中心主任。他的著作《病毒最前線──出生入死三十年》(Virus Hunter)曾被改編、拍攝成電影「危機總動員(Out Break)」。
他與慈濟醫院毒物科主任陳立光為舊識,受邀前來演講。六月九日的活動中,他分享研究SARS病毒的經驗與美國防疫措施。他指出,因為環境、社會變遷及生物變種等因素,許多新興疾病不斷產生,人類尚無抗體,所以受到很大的傷害,甚至爆發流行。
面對SARS這個新興疾病,他叮嚀臨床醫師要謹慎小心,並研究如何做出正確診斷;但,在尚未找出百分之百正確的檢驗與診斷方式前,治療需回歸最原始的辦法,即為「隔離」。
針對台灣「全民量體溫」防疫措施, C. J. Peters 表示這個方式雖不一定能找出所有的SARS病人,不過對民眾而言是很好的衛生教育。
衛生署東區SARS防治中心執行長、慈院SARS防治委員會召集人李仁智表示, C. J. Peters 提供完備的專家建議,令他收穫良多。李仁智也強調,在SARS疫苗研發成功前,仍要認真執行隔離,避免爆發集體感染,而醫護人員也應持續落實完善的防護措施。
研究新興感染症, 花蓮慈濟醫院與德州大學醫學院簽約合作
花蓮慈濟醫院六月十四日與美國德州大學醫學院簽約,合作研究新興感染症。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期望藉由合作提升對於SARS等新興疾病的研究水準,也藉此培育更多研究人才。
這項關於新興感染症研究的合作計畫( Signing Ceremony of Research Cooperation i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between UTMB and BTCGH)簽約儀式,六月十四日在慈濟松山聯絡處舉行,代表出席的有德州大學醫學院新興感染症及生物防護中心主任C.J. Peters 博士伉儷,及慈院院長林欣榮、毒物科主任陳立光等人。
目前,各國醫學專家持續研究SARS等新興傳染疾病,資訊交流與整合的工作也更顯重要。曾任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特殊病原組主任的病毒研究專家C.J . Peters 博士,六月訪台分享SARS防疫相關訊息,也應舊識慈院毒物科主任陳立光之邀赴東部演講,並代表德州大學醫學院與慈院簽約。
Peters博士表示,SARS疫苗的研發為眾人所期待,但在這之前要做好預防準備;此外,各實驗室應嘗試從不同的方法與角度研究疫苗,以期對SARS病毒有多方且透徹的了解。Peters教授也表示,台灣發燒篩檢站成功地降低院內感染風險,可供其他國家學習;他同時建議發燒篩檢站的運作仍應至少持續數月至一年之久。
資料來源:1. 2003年‧夏之卷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2. 慈濟道侶418和4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