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晚上,慈濟臺北東區聯絡處聚集了約五百六十位慈濟志工,舉辦四合一功能組月會,邀請中國時報社長王美玉,分享她的媒體經驗與責任。
觀賞水懺演繹 體悟佛法深
王美玉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所有同學畢業後,幾乎都學以致用地執教鞭,至今也多半自學校退休。然而,個性耿直的王美玉,自始至終懷抱著「臺灣人的核心價值」之理想與抱負,仍堅守在她自稱不見朝陽,也不見夕陽的報社崗位上。
去年(2011年)8月,受到前部屬、現任職於慈濟基金會秘書處簡東源的盛情邀約,至臺北小巨蛋觀賞《慈悲三眛水懺》經藏演繹,在此之前,她不曾接觸佛法。就在三樓的包廂內,起身又坐下時,莫名的感動讓她落淚。其中最令王美玉印象深刻的四句話:「大時代需明大是非、大劫難需養大慈悲、大無明需要大智慧、大動亂需要大懺悔。」讓她深深體悟到,許多事情真的要懂得取捨。
大愛臺報真導正 扮演清流

在臺灣媒體工作了三十年,王美玉對媒體界覺得失望。媒體人有職業病,新聞題材需與收視率配合,內容須符合觀眾的視覺需求,要夠聳動、夠嗆、夠辣。例如: 酒醉耍賴、跳樓、漫罵,真可謂媒體治國。
王美玉很驚訝地說:「大愛電視臺居然有能力播放完整的世界新聞,這是要付出辛苦的堅持與勇氣,才能辦到的。」她一再強調,為了充分展現核心價值,一定要堅持到底,畢竟新聞是不該被選擇的。王美玉還提起臺灣人民是祥和慈悲的,臺灣不應被視為是一個分裂的社會,所以證嚴上人一再期勉媒體要報真導正,扮演清流。
感人小故事 社長勤報導
王美玉提到慈濟被國際社會,一致公認為最具代表性的NGO(非政府組織),在國際新聞的報導中,全球慈濟志工無遠弗屆的,從臺灣九二一、日本三一一地震,還有國際上無數的大災難,慈濟志工總不分國界、種族、宗教,皆加以援助,無一不是大智仁勇的展現。

王美玉認為,暑假是青少年問題的高峰,她計畫做一系列關懷青少年的報導,每日報導一、兩則溫馨感人的小新聞,期望能讓小小的感動,變成積極的行動。
精彩分享的尾聲,慈濟志工李憶慧感性回應說:「感恩社長廣開新聞媒體的大門,也期許慈濟志工更加努力,能長期提供最佳新聞素材,以匡正社會不良風氣。」善用力量轉化人心,啟發善力善心,讓媒體走出一條有影響力的核心價值清流。【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巧雲 臺北報導201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