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澳洲網站

09 / 17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揮別名牌 最愛柔和忍辱衣

E-mail 列印
櫥櫃裡的名牌香水,早已被慈濟的刊物所取代;出門最常穿的是「環保回收衣」,而衣櫃裡再貴重的衣服也比不上慈濟制服,因為她愛慈濟、愛上人,更愛得來不易的「 柔和忍辱衣」。



走過婚變 重新出發


林月清,1952年出生於彰化,廿三歲時與大她七歲的先生結婚,婚後育有二子,因婚姻不如意而選擇獨立過生活,迫不得已遠走他鄉到臺北找工作。走過一段漫長的療傷期,她決定重新出發,為自己的前途開創一片天。於是用心學習插花,靠著一技之長走遍臺北各家大小餐廰,也曾經招收學生授課;終於,雙手插花的好本領造就她日後經濟的來源不虞匱乏。

走入繁華的花花世界裡,月清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卻彌補不了她內心思念兒女的煎熬。每到日落黃昏,思子之心切切,常常以淚洗面。她將美美的視覺帶給別人,卻將寂寞與無奈留給自己;因此常藉著出國旅遊、購物來填補心靈的空虛,特別是對「香水」情有獨鍾,收集各國香水成為她唯一的癖好。

2000年,月清結束插花的生涯,回到南部幫忙照顧二姊的外孫女。看到大愛劇場〈雲彩飛揚〉,內容描述紀媽咪「無子西瓜」的故事讓她感觸良深,原來「慈濟人」是這樣走出來的。讓月清感到遺憾的是,很早以前就開始繳交功德款,卻還不清楚慈濟到底在做些什麼?直到這一天,從大愛電視臺讓她意外發現,銀幕上的跑馬燈竟然有臺南靜思堂的聯絡電話。

有緣 不怕緣來得遲

想當志工,尋尋覓覓她把握這「一線希望」,拿起話筒二話不說就問對方:「我想要到慈濟找工作,不用薪水沒關係。」沒想到對方的回答是:「我們都是慈濟志工,本來就沒有薪水可領。」當她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放下話筒之後高興得不得了;心想,如果馬上可以到慈濟做志工不知有多好?事隔多日,一直沒有消息,她的期望落空了。二姊鼓勵她,再打、再問,再次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月清心想,這一次到慈濟當志工應該有希望了!

日子在等待中一天天地過去,直到2003年參與醫療志工培訓六堂課之後,依然沒有人通知她可以排班當醫療志工。這回她心急了,自己又打電話去問「諮詢志工」,剛好是慈濟志工郭淑菁接的電話,她說:「妳可以先來做福田呀!」月清回答:「我又不會種田,如何做福田?」經解釋之後她才明白,原來「福田志工」就是要清掃靜思堂;她毫不考慮,一口就答應了。

十天過去了,一通電話也沒接到,等待總是落空,不禁令月清懷疑:「難道慈濟人都是騙人的?」她又忍不住主動打電話到臺南靜思堂找郭淑菁,又再一次讓對方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後來才知道,原來郭淑菁不小心把她的電話號碼給弄丟了!也因為這樣的因緣,月清跟淑菁結下不解之緣,開始擔任幕後委員,跟著郭淑菁勤耕福田、到醫院做醫療志工。

愛在當下 學會惜福

參與醫療志工的服務當中,讓月清感受最深刻的莫過於「生命無常」,體悟「人命只在呼吸間」。由於自己的腳力不好,無法久站或行走長遠的路線,所以常被安排在加護病房區服務。看多了生離死別,讓她更覺得應該把握當下、即時行善;就算自己的腳力比別人差,也要拚著耐力走在長長的慈濟菩薩道上。

自從接觸環保,月清發揮她的好手藝,將回收來的打包帶製作成各式各樣的形狀,搭配五顏六色的亮片及珠子串起來,再打個漂亮的中國結就成了人見人愛的吊飾,成為慈濟在不同的活動場合最佳的結緣品,與眾人結一份好緣!甚至將她的手藝傳授給大愛媽媽們一個學習的機會。每逢學生參訪或在社區親子班課堂時段,由她帶領教學員做書籤魚、祝福卡和吊飾,每樣作品美不勝收,拿到的人都會愛不釋手,格外珍惜。

在此同時,月清看了許多證嚴上人的書,其中《生死皆自在》、《清淨的智慧》這兩本書對她的影響最深,而且百看不厭。在她內心深處,早已擺脫過去對物質生活無盡的欲念;櫥櫃裡的名牌香水,早被慈濟的刊物所取代;出門最常穿的是「環保回收衣」,而衣櫃裡再貴重的衣服也比不上受證時所穿的這件旗袍,因為她愛慈濟、愛上人,更愛得來不易的「柔和忍辱衣」。

把握因緣 募心募款

不管是認識與不認識的人,都是月清募心募款的好對象,即使停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時,短短一分半鐘,她都有辦法募到會員;常被認為「雞婆」的一句問候語或一句關心的話,都會令人感到貼心與安心。例如看到年輕人未戴安全帽,她會以媽媽的口氣跟他說:「少年郎愛顧性命,戴安全帽是為了保護自己也在保護家人,你的安全是一家人的幸福!」這時,年輕人會跟她說謝謝!如果時間長一點的話,她就會繼續說慈濟、講大愛了。

有時候遇有大人載小孩的,她就會提醒後座的小朋友說:「雙手要抱緊媽媽(或爸爸),否則會有危險喔!」 貼心的一句話常常令家長感激在心,等到下一個紅燈停下來時,家長就會藉機向她道謝!她也會趁機告訴對方,自己是慈濟委員,希望有機會一起來行善;或順道介紹慈濟、介紹大愛臺,總是把握分秒不空過。

走到菜市場,從她的穿著和打扮,很容易被認出她就是慈濟人,做生意的人不管認不認得她,都很放心主動把功德款交給她。所以她每次上菜市場都會「撿」到會員,因此會員急速增加,由十幾戶到目前將近一百戶,都是憑她的軟實力及親和力所累積而來的。

每在社區讀書會上「心靈交流」的時刻,月清總是先傾聽別人的心聲,再將自己募心募款的寶貴經驗,或如何拿出上人的法寶來對峙不同的人、事、物與人分享。對於有心事或打不開心結的人,她都有辦法察言觀色,展現她慈母般的溫柔,讓一時失意的人有了依靠的肩膀。又能適時地將上人的法灑在會員的身上,不管遇到任何困難,只要有她出現,就彷彿看到菩薩的身影,給人安心又放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淑貞 臺南市報導 201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