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澳洲網站

09 / 22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新南威爾斯省林火

疫情打斷升學夢 雪梨助學金紓困

受疫情影響,全球各地每個國家的經濟,都受到程度不一的打擊,許多低收入家庭甚至沒了經濟來源,這種情況也發生在澳洲人口最多的城市雪梨,這所擁有1150位學生的寶活女中,在疫情下,有不少弱勢家庭無法支付孩子的學費,因此雪梨慈濟志工及時伸出援手,支持這些孩子繼續圓求學夢。 寶活女中的禮堂裡,寬廣的空間,慈濟志工精心布置,也準備素食餐點,這一趟拜訪,要為校內的清寒學子,送來延續夢想的禮物 寶活女中校長 庫瑪爾:「恭喜這五位接受慈濟助學的孩子,感謝家長的支持和出席活動,更感恩慈濟送給今天有參與活動,這些師親生們的禮物包。」 家長 肯尼:「非常感謝你們的助學支持,希望這樣的助學,可以幫助到每一個人。」 雖說這是志工第一次在寶活女中發放助學金,但慈濟與學校的緣分,結緣了23年,雪梨人文學校租用校舍,作為教學場地,也把慈濟人文教育帶進校園 寶活女中老師 蓋伊:「慈濟會被納入HSC澳洲大學,入學考試的宗教科課程,在課堂上我們會討論佛陀的教育,環保教育 慈濟的賑災理念,志工怎麼把撿來的寶特瓶,變成毛毯 在世界各地有災難時,用毛毯助人 也拯救環境生態,讓廢物循環再利用。」 這是慈濟澳洲分會,首次與當地主流學校的助學合作,未來期望把慈善的面向擴及到其他城市,讓更多有需要的學子,都能築夢踏實。 真善美志工-澳洲報導:林美鳳 顏秀聰。

 

2020年12月6日 牙醫工作坊 & 義診中心周日義診

2020年12月6日布里斯本慈濟人醫會舉辦「牙醫醫療工作坊」,共有超過60位牙醫師與牙醫學生參與,會中有4位專科醫師傳承經驗與專業技術給參與的醫師。Dr. PY Lai (賴醫師) 是擁有「矯正牙齒專科」與「兒童牙齒專科」的雙專科的口腔專科醫師,同時也是長年在澳洲人醫會付出。 專門照顧兒童的賴醫師從傳授陪伴孩子的曉技巧,像是做氣球、帶童玩來作為開始,不只如此,賴醫師還提供自己的診所作為人醫會工作坊,並無償傳授專業技術與提供牙醫材料來傳授「不鏽鋼乳牙套」的治療手續給所有與會的醫師與準醫師。 不只是親授技術,還透過模具,手把手的教導新進牙醫師親手試做診療手續。賴醫師表示:「不鏽鋼乳牙套這種治療方式是非常可靠與價錢合理的修護方式,可以讓孩子們不痛、不蛀牙很多年。只要做一次牙套,孩子牙齒就會很多年不會有問題。我發現孩子在牙醫診所並不容易接受治療,我希望分享這樣的技術讓牙醫師們都能有這種技術來克服孩子在接受牙醫診療時的困難。希望試著讓孩子們克服心理上的困難,這是牙醫師非常重要的工作.就算孩子第一次沒有辦法接受到治療,但是你會讓孩子能夠願意再回來,這是每一個牙醫師都能夠讓孩子們克服心裡的恐懼」。 牙醫病理學專科醫師「曹醫師」(Sarah Chaw)、口腔外科醫師「傅醫師」與特殊需求牙醫師「施醫師」(Lydia) 三位專科醫師以聯合授課的方式來傳承照顧口腔癌病患的治療方式。因應非典型肺炎的疫情,其中有兩位外地的專科醫師是透過雲端進行授課,讓遠在布里斯本的牙醫師們也能受益。投入慈濟人醫會超過十年的曹醫師表示到:「口腔癌是全球頭六名的癌症之一,在澳洲每年有超過五千位的口腔癌病患。主要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是香菸與酒精。如果兩樣加在一起,這個危險就會更是加倍的增加。早期診斷是治療口腔癌的重要關鍵。五年內診斷出來的口腔癌生存率高達 50%,但是往往卻是拖延到第三、第四期才會被診斷出來。如果我們可以在第一、第二期就診斷出來,生存機率就會明顯增加。這就是為什麼牙醫師扮演著口腔癌早期診斷很重要的角色,牙醫師們能協助預測與管理病情、可以減少侵入性的治療,還可以減低發病率與死亡率」。 長期在慈濟義診中心服務的牙醫師Dr. Meltine Purwo,也從課程中學習到照顧口腔癌病患的方式。她表示:「專科醫師針對口腔癌的提醒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牙醫師能夠更早注意到紅色與白色病變、注意到結塊與腫大的現象。讓我們可以即時的轉介給專科醫師.很感恩人醫會舉辦這樣的分享,因為它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如何提供給病患有品質的的醫療照護。尤其是這種多專業的治療方式,就是希望讓病患最終有得到最好的生活品質」。 結合多元專科的治療方式是醫界的未來趨勢,彼此扶助也是澳洲牙醫師們的默契。因為非典型肺炎而導致即將在2020年成為牙醫師的牙醫學生們,失去畢業典禮的機會。慈濟人醫會也趁此機會為畢業生舉辦畢業典禮、拍攝畢業照,讓這群「準醫師」能夠體會畢業典禮。師兄師姊在此慶典送上祝福,包括精美的祝福卡與靜思語,期待牙醫學生們能夠成為造福人間的大醫王。

不曾忘記您 疫情下袋鼠島林火發放

袋鼠島為澳洲第三大島嶼,位於南澳州的外島,2019年12月發生的森林大火,連燒四個月,造成島上十五萬公頃森林被毀,約二萬五千隻動物葬身火海。
 
受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志工6月勘災後,末能立即展開協助。終於疫情趨緩,8月29日志工帶著全球慈濟人的祝福,前往袋鼠島舉行發放,六十四戶鄉親受惠。
 
二十位志工及會員登船抵達袋鼠後,必須再搭乘四十五分鐘的車程才能到達發放的場地。雖然舟車勞頓,但志工絲毫不歇息,一抵達就趕緊卸下物資、仔細規劃動線、布置場地,確保有足夠的安全社交距離,為發放做足準備。
 

火災餘悸猶存 志工送來溫暖
 
發放在隔天(30日)早上九點準時開始,發放活動分四場,共三十八戶家庭出席,領取現金卡、毛毯和結緣品;另二十六戶家庭不便前來,志工改為郵寄送達支票、毛毯和結緣品。
 
即使火災早已過去半年,居民與志工交談中,還是隱藏不了內心那份悲傷;接到慈濟發放的現金卡時,禁不住感動流淚。
 
受災居民感恩慈濟的協助,表示讓他們最感動的是,「原以為大家都因為疫情爆發而忘記袋鼠島林火的事,想不到半年後,竟然還有這樣的佛教慈善團體還記得和在乎我們。」
 
有對受災戶夫婦分享,「非常感恩慈濟志工,發放救助金和結緣品時,給予他們的友善與溫暖。」
 
當災民接過毛毯,感受到志工親手奉上那一份愛心,覺得毛毯柔軟的質感一如志工細膩的心思;志工也向他們介紹慈濟賑災毛毯背後的慈悲及理念,解釋如何透過環保再利用的方式把寶特瓶製作成環保毛毯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
 
除了現金卡,志工們同時也準備了上人慰問信、福慧紅包及靜思語贈送給受災戶,希望他們能夠在這次的發放活動中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志工也藉由發放儀式呈現慈濟的精神與人文,將感恩、尊重和愛傳達給當地居民。

善念匯聚送暖 南澳由衷感謝
 
袋鼠島市長邁克爾在楊肇歡的陪同下,了解慈濟發放活動。志工吳振嫣為其說明,「慈濟的急難救助金是來自志工募心募愛的善款、會員定期的捐款及竹筒歲月點滴匯聚所得。」
 
而全球慈濟志工亦不忘上人教誨──「當地自助、海外互助」。為了此次的發放,敏呈師姊及一群志工籌畫酥餅義賣募心募愛,除了阿德雷德,在臺灣與馬來西亞的志工也出錢出力,一起推動,才讓發放圓滿順利。
 
現場發放活動結束後,市長向慈濟志工表達感謝。當志工平安回到市區後,又受市長之邀參與袋鼠島當地報社的採訪。
 
同時,南澳災後重建中心的工作人員也代表當地居民送上感謝函給慈濟志工,並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由衷感謝慈濟熱心公益與慷慨捐助,以及對南澳袋鼠島所展現的關懷與愛心。



2019年12月21日 MidCoast 林火發放訪視篇

閱讀全文...

2019年12月21日 MidCoast 林火發放愛灑活動篇

閱讀全文...
頁 1 總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