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澳洲網站

03 / 26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圖書館員 從書海走向人間

1960年代,電腦與網路尚未普及,報紙是影響大眾最深的平面媒體之一。從國中開始,我最期待閱讀作家彭歌(本名姚朋)在聯合報上執筆的《三三草》專欄。彭歌先生經常在專欄上推介好書,以他本身新聞學與圖書館學的專長,以書評方式把國內外好書引介給廣大的讀者,同時也選譯數十種具影響力的英文好書,轉成中文出版,如《人生光明面》、《改變歷史的書》等等,成為七十年代莘莘學子的重要精神糧食。
閱讀全文...
 

割膠捐榮董 成兒孫好典範

「媽媽毫無儲蓄,也不拿孩子的一分錢,若她不是省吃儉用,不可能可以存到這筆錢。」女兒李秀蘭見證媽媽陳妹圓滿榮董(榮譽董事)的堅持。七十八歲的陳妹,靠著割膠的微薄收入,磨破手皮,用了八年的時間來籌 榮董 ,終...
閱讀全文...

膺抗癌鬥士 感恩生命餽贈

病痛,未必值得恐懼;失去,不見得需要可惜;無常,它往往教會你更多事情。服務於 大林慈濟醫院 腫瘤中心,陳靜儀不只是負責衛教與追蹤的腫瘤個案管理師,還是一個能夠深切同理病人,適時引導病人超越心靈苦惱的支持者...
閱讀全文...

√2的人生 心量無限大

「一個簡單的數學算式,差點毀了我的一輩子……」
閱讀全文...

不怕無常追 只願多募好人

一頭微卷的灰白頭髮、一臉靦腆的笑容,志工口中暱稱「姚媽媽」的社區志工唐金定,站在馬來西亞武吉室內體育館的舞臺上,向臺下七千位來參與歲末祝福的民眾,分享募百萬好菩薩(會員)的心路歷程。
閱讀全文...

不想當慈青 願當百萬菩薩

「為什麼上到大專,都一定要當慈青?不當不可以嗎?」就讀拉曼大學精算學系三年級的劉穎凡,過去因為表哥、表姊上大專後一定參加 慈青 ,不熟悉慈濟的她,心中難免會有疑惑。2013年6月的慈濟多國董事會上, 證嚴上...
閱讀全文...

玫瑰花車 用愛照亮人生路

「把過世家人的器官捐贈出來,這樣不只是幫助別人,還有家人身體的某一個部分(器官)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上,雖然沒辦法接觸到受贈者,但覺得孩子在某一個角落還活著,讓孩子的器官在別人的身體內『點亮生命』。」捐贈...
閱讀全文...

一趟便車 贏回賭輸的人生

獨立經營一家百貨小店的劉少杏,賺了不少錢;但沉迷賭博遊手好閒的先生,卻像個金錢出口的無底洞。她離婚想重新過日子,但自己卻又步上先生的後塵,以賭麻醉自己,讓她走進更悲慘的生活。賭,她付出慘痛的代價,也牽...
閱讀全文...

尋師求正法 一圓人生夢

「金錢只是布施中的一小部份,如果連金錢都捨不得,還有什麼能捨的?」留著平頭,體格壯碩的王本勝,日前帶著既興奮又激動的心情,來臺參加「2013海外培訓慈誠委員精進研習會」受證慈誠。 來自江蘇省鹽城市的他,...
閱讀全文...
頁 9 總共 46